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评选管理办法

作者: 时间:2017-12-26 点击数:

第一条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也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以下简称奖、助学金)。

第二条 奖、助学金类别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奖、助学金。

第三条 奖、助学金资金来源

中央、省、市财政出资、学院自提经费和社会捐赠。

第四条 奖、助学金适用范围

1、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院奖学金: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三年制高职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可参加评选。

2、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助学金: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含转段后取得大专学籍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可参加评选。

3、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农村户籍或县镇非农业户口及城市家庭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中职(含五年制高职的一、二年级学生)可参加评选。

第五条 奖、助学金评选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护公物,道德品质优良;

(三)热爱学院,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四)勤学上进,成绩优异,生活健康,乐于助人;

(五)积极参加院、系、班级组织的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等集体活动;

(六)进校以来,无任何违纪记录和纪律处分。

第六条 参加各类奖、助学金评选,除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须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一)国家奖学金

1、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上一学年度学业成绩为本专业第一名,且单科成绩不低于85分,操行成绩达到优秀;

2、申请者上一学年度曾获得过院级以上表彰奖励,并在社会实践或志愿者服务或创新创业比赛等方面特别突出;

3、虽然不具备1和2,但是,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具体如下:

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校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SSCI全文收录,以第一、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须通过专家鉴定)。

③在专业技能竞赛上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全省、全市科技竞赛等竞赛中获二等及以上奖励。

④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家专利(须通过专家鉴定)。

⑤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 。

⑥在重要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前三名,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第一名。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⑦获省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市级以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1、在校期间平均学习成绩良好及以上,单科及格,创新能力强,操行成绩良好及以上;

2、单科成绩及格,操行成绩80分以上,且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方面表现突出,亦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需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

3、经学院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俭朴,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筹措资金缴纳学费;

4、具有自我解困意识,积极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三)学院奖学金

一等奖学金:学院“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享受学院一等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本学年操行成绩优秀,学习成绩总评在本年级本专业内前20%;

三等奖学金:本学年操行成绩优秀,学习成绩总评在本年级本专业内前30%;

(四)国家助学金

1、经学院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筹措资金缴纳学费。

2、具有自我解困意识,积极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3、勤学上进,生活俭朴。无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

4、烈士、病残、单亲、孤儿等特殊家庭的优秀学生,可优先获得。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享有国家奖、助学金(含院内)参评资格:

1、有违法违纪行为,在处分期间的;

2、本学年必修课有不及格或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

3、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社会和学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的;

4、有不文明交往,破坏公共设施,夜不归宿等违纪现象的。

5、学年内累计请病、事假超过一个月者。

第八条 奖、助学金奖励标准

国家奖学金标准为每学年8000元/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学年5000元/人。

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分为两档:特困3500元/人,一般贫困2500元/人。

(四)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学年2000元/人。

(五)学院奖、助学金标准

综合奖励: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学年800元,占班级人数的3%。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学年600元,占班级人数5%。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学年300元,占班级人数10%。

专项奖励:

1、获国家级奖励: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500元;优秀奖,1000元。

2、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1000元;优秀奖,500元。

3、获市级奖励: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优秀奖,300元。

4、获学院级奖励:一等奖,600元;二等奖,400元;三等奖,300元;优秀奖,200元。

团体奖获得者,按相应等次奖金的1.5-2倍发放。若荣获各级协会或民间组织举办的团体比赛奖项者,按上述等次降一级给予奖励。

第九条 奖、助学金评选程序

(一)加强领导

学院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纪委、计划财务处和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奖、助学金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审核工作。各系成立以系主任或书记任组长、系学工部、教学科负责人和辅导员为成员的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小组,负责本系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各班级成立以辅导员任组长,班委会团支部成员和同学代表为成员的奖、助学金推荐小组,负责本班级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选推荐。

(二)分配名额

学院学生处根据每年度上级下达学院的国家奖、助学金计划,拟定每年度的评选通知,经学院奖、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会议研究后,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

(三)精心组织

各系在本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小组的指导下,以班为单位进行评选。申请奖、助学金的学生向所在班级如实详细填写相关表格,同时,提交真实可查的各种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由班级奖、助学金推荐小组根据奖、助学金评选的基本条件,全面评议申请人的学业成绩、日常表现、家庭经济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评议结果在班内公示3天无异议后,报本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小组审核。

(四)审核报送

1.初审。各系学生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小组对各班级上报的结果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者,公示5天无异议后,将本系工作小组成员签字的初审名单表、评选工作报告(包括评审概况、小组组成、名额分配、民主测评、评审程序、公示情况、举报处理等内容)报送到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

2.复审。按照评选条件,学院奖、助学金评定领导小组对各系上报的获奖受助学生名单及获奖助资质等次等进行复审,并将复审合格人选及获奖等次在校园网公示。公示5天无异议后,形成汇报材料,报学院院长办公会研究后公布。

3.审批。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规定时间内,将学院评定通过的学生名单及有关材料上报到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第十条 奖、助学金发放

(一)发放时限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款项到学院账户后,由学院一次性通过资助卡形式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国家助学金,按学期通过受资助学生资助银行卡形式足额发放。

(二)发放不成功的处理

在规定的发放期内,由于上报发放信息有误,导致发放不成功的学生,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及时联系相关系,要求相关学生提交资助信息变更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办理补发手续。对未发放的资金,学院计划财务处暂时管理,待相关条件具备后,给予补发。

第十一条 奖、助学金使用和监督

(一)学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专款专用,不截留、挤占、挪用,同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二)各系要加强对奖、助学金获得者对资金使用的教育引导,鼓励其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严禁利用奖、助学金请客、送礼或高消费等,并自觉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任何人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和挤占学生奖、助学金,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同时,自觉接受学院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学院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奖、助学金的监督和审计,做到一年一审计,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广大师生监督。

(三)由各系负责,建立本系获奖学生档案,学生毕业时,其获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材料一并归入本人档案。

(四)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享受奖、助学金资格,视情节全部或部分追回已发款项,并依据校纪校规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1.违犯国家法律、学院规章制度,受到处分的;

2.经查证虚报家庭经济情况,夸大困难程度的;

3.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社会和学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的;

4.不能正确使用所获奖、助学金,把奖、助学金用于高消费等情况的;

5.发放奖、助学金时,已办理退学手续的。

(五)每年度奖、助学金发放工作结束后,学院奖、助学金评定领导小组要采取电话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奖、助学金发放情况进行督查,以确保奖、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至获奖和受助学生手中,使奖、助学金真正起到奖优、励志、助学、济困的作用。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解释。